圖為畿南文獻展廳,。記者白永民攝
這批木刻板很快便迎來走向大眾的時機,。
2016年11月,市博物館“搬家”的重要時刻到了,。從當(dāng)年11月中旬開始,,304箱木刻板被有序運往新博物館。為了更好地展示這批珍貴文物,,博物館在一層設(shè)置專門展廳,,并按照木刻板的尺寸,裝修了展廳墻壁,,訂做陳列架,,既確保了木刻板全部上墻,又保證了裝修古樸美觀,。
2016年11月18日,,木刻板的上墻布展工作開始。第一部分是封面,,在第181箱第2層,;第二部分是總目錄,一共11塊,,在第139箱第3層,;第一卷《荀子》在第6箱第2層……就這樣,佟穎一邊對照著自己整理的書目,,一邊校對著登記總目錄表,,指揮工作人員將一塊塊木刻板按順序成列。
“有時,,僅一卷書籍的木刻板就裝滿4,、5個箱子,工作量確實很大,。”佟穎說,,經(jīng)過3名工作人員20天的努力,這3萬多塊木刻板全部上墻,。
完成陳列布展后,,佟穎又將墻上的木刻板順序進行登記造冊歸檔。由此,,沉寂了近40年的木刻板,,終于以新風(fēng)貌展示給世人。
在佟穎辦公室內(nèi),,記者看到了她整理木刻板時寫下的厚厚的筆記,、整齊的表格,、清晰的目標(biāo)表……這些,不僅記錄下木刻板“復(fù)活”的過程,,還飽含了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辛勤和汗水……
|